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湖北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就是要坚持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三措并举”,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自2023年在地方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重要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及其实践要求、方法论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篇文章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动共同富裕。
作为我国当前的重点任务,质量强国建设以质量效益为重要抓手,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质量强国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新时代发展全局,是立足当下、谋划长远的重要战略抉择。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具有原创性、标识性的重要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等,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变革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范畴的原创性和科学性,对于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客观上要求加快形成新型生产关系。《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不少著作都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新型生产关系作出深刻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科学判断,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内核,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根本遵循。
生态安全是一个国家具有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较为完整、不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以及应对内外重大生态问题的能力。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新征程上,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国家生态安全所蕴含的高远立意、丰富内涵,加快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创造性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抓好城乡融合、区域联动,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