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民族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科学解决民族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解释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回答的理论命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集大成者,彰显了我们党在新时代对解决民族问题规律的再认识和新拓展。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志,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一重要论述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用大历史观、大文明观的视野观照中国式现代化,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何以中国、何以现代、何以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问题。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后又多次作出深刻阐述,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稳住经济基本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为我们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必须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必须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必须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人工智能破解了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融合的量化难题,极大拓展了科学研究的人文价值,让科技真正成为促进人类社会正向发展的动力。同时,人工智能对于海量数据和应用场景等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在资源获取、知识生产和成果评价方面推动科研范式向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提高了科学研究的公平性。
经济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成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今年3月出版的《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系统全面反映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实践要求。认真学习领会这部重要著作,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学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要确保我国在人工智能这个重要领域的理论研究走在前面、关键核心技术占领制高点。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对发展人工智能重大意义的认识,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共生演进、融合发展,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时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保障。在“十四五”收官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发展特征,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高质量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创造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时代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深刻阐明了国家安全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内涵。新征程上,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以高水平安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